每日一歌

日文老歌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92|回复: 2

[建议与疑问] 内地音乐节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5 23: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启蒙

  “拨开乌云见月明”

  带着光荣与梦想博弈

  2004年,镇江的公安很不情愿地默认了一场音乐节在当地举办,从如临大敌到彻底放松,安保人员最后对主办方笑了,他们说“这群年轻人真好”,迷笛音乐节创办人张帆回忆。

  内地音乐节起初是由一拨音乐产业中坚分子在支撑。如迷笛音乐学校的张帆、摩登天空唱片公司的沈黎晖,当然,还有后来热波音乐节的李岱和张北草原音乐节的李宏杰。截至目前,这四家音乐节出品方是中国音乐节最为成熟的团体,都经历了音乐节在这个东方国度的启蒙。

  十余年,“音乐节”从一个陌生的词汇走进大众的视野。它能形成今天的模样并非易事。在此之前,对于这个新兴事物的管理,政府并没有概念。“观众不能站着,不好管理;不能喝酒,容易打架;不能在户外,会推到围栏发生踩踏事故;不能唱过12点,会扰民……”今天看惯了音乐节狂欢的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它在中国的兴起是如何艰辛,从一次次针尖对麦芒的辩论,再到实施中的博弈和沟通,不管怎样,今天,音乐节确实被接纳,而且很抢手。

  草莓音乐节创办人、摩登天空总经理沈黎晖说:“有一次脑浊乐队在演出,乐迷蹦迪、Pogo,推围栏向前涌动,公安就想上台制止,我们现场就抱住公安,说绝对不能上台,会适得其反。慢慢地他们也明白了,大家只是玩得很开心,并无危险。北京音乐节较多,公安渐渐变成服务角色。但北京之外,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

  政府的批文曾是音乐节的一大难题。长阳音乐节的制作人张轶倩表示,政府强调的主要是安全。主办方应当提前做好安保预案,并对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沟通,此外,还要将文化市场的管理条例领悟清楚。如今合作的政府部门已经非常理解“年轻人需要发泄”这个道理。

  2

  现状

  “一年100多场音乐节”

  音乐节井喷喜忧参半

  2009年内地音乐节数量达50余个,2012年,音乐节数量已“破百”,且仍在急速增加中。五花八门的音乐节接踵而至,大大小小的音乐节犹如井喷。

  一方面,这种流行趋势能够让音乐融入生活,为许多独立、小众,甚至不知名的音乐人提供展现个人才华的平台,让更多人感受到现场音乐文化的魅力。李宏杰认为,户外音乐节的“井喷”至少让我们的摇滚音乐人有了更多的演出机会,也给他们带来了不错的收入。另一方面,音乐链条上各个环节都会改变,歌迷能够听到更多的好歌。业内人士分析,音乐节带动了一些乐队的巡演市场,音乐节更像是音乐工业的一根救命稻草。而且,摇滚音乐节在间接地把假唱逐出舞台。

  此外,音乐节的繁荣,慢慢拉动了周边产业与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一点在张北尤为明显,财政收入翻番足以说明音乐节的经济价值。

  但从实质来说,不少音乐节的举办更多的是从经济利益出发,这也是近几年音乐节能得到地方政府支持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少音乐节给人的感觉就是形式大于实际,大众的参与逐渐有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音乐节还未兴盛就出现了一定的审美疲劳,在根本上背离了音乐节举办的初衷。

  3

  乱象

  “追星族不属于音乐节”

  观众的数量和质量存在欠缺

  今年的张北音乐

  节,乐队“后海大鲨鱼”

  调音时间稍长,观众愤怒

  地将矿泉水瓶扔向了舞台,

  甚至还有人迫不及待地呼喊尚

  未出场的汪峰。音乐人张帆说:“目

  前音乐节最大的瓶颈是观众。乐队对

  于音响设备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可我

  们的观众还是演唱会的观众,而不是音乐

  节的观众,还不懂尊重音乐,尊重艺人,观众

  质量和数量的欠缺是内地音乐节最大的困境,

  专业观众不足源自于音乐教育的缺失。”张帆表示,

  中国音乐节的观众缺乏一种精神,要向欧美和日本学

  习。音乐节的观众不是某乐队的“粉丝”,而应该是享受

  音乐生活方式的人。

  张帆说:“荷兰音乐节公布过一个问卷调查结果,60%的

  人说参加音乐节因为它是个社交平台,而不是奔大牌明星去

  的。”乐迷也是音乐节的主体,观众也需要慢慢培养。音乐节的受众应该是专业的乐迷,这样才能保证中国音乐节的品质。此外,假票、交通、硬件服务、艺人费用的上涨、合作模式等多种问题都困扰着这一迅速膨胀的文化产业。成都大爱音乐节之痛成为此次论坛备受关注的议题。

  4

  灵魂

  “苦中作乐的乌托邦”

  音乐节应坚持的气质

  音乐节的票价备受乐迷关注,也成为了此次论坛争论的焦点。成都大爱音乐节的高票价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质疑。迷笛音乐节创办人张帆说:“音乐节的受众是没有钱的年轻人,任何想要依靠投机音乐节发财的机构都将濒临死

  亡,因为受众群体的经济状况决定了目前它不

  是一个赚钱的产业。”

  大爱音乐节的创办人陈述则坚持认为:

  “音乐节如果有高成本的投入,请好的艺人、

  提供好的硬件,价格应该不是那么便宜的。此

  次大爱音乐节如果进来的8万人都是真实购

  票的话也能拿回成本。因此大爱音乐节的票

  价不太可能大降。”对此张帆质疑:“如果真实

  购票还会有那么多观众吗?”

  “音乐节说白了是节日,对象是愿意来欢

  快的人群,18岁到30岁这个群体工资处于低

  端,他们的消费能力有限,高票价会直接屏蔽

  掉这些受众群体,把音乐节变成音乐会。丹麦

  音乐节的套票价格也只是丹麦年轻人月收入

  10%-20%。”张帆认为,“我们现在还没有那么

  多观众,需要通过降低票价让更多年轻人来

  体验,先把这个美好的平台搭建起来。如果你

  热爱音乐,就应该把盈利放在第二位。”

  “羽泉”成员之一的胡海泉创办了玛克思

  大爬梯音乐生活节,他表示,音乐节有自己的

  理念和诉求,有人情味。我们的作品传递大中

  城市的消费理念,鼓励创作,鼓励思考,核心

  价值观是引导文化消费理念和新的生活方

  式,除了音乐表演之外还有许多板块,

  如潮流聚会,创意集市等,参

  加音乐节是一次城

  市生活行,舞台表

  演仅仅是一部分而

  已。此外,在乐队的

  选择上会注意它的

  属性和气质,不合

  适的音乐不会出现

  在这个舞台上。同

  样,音乐节也是坚

  持品质的,如此次

  Orbital和

  Spiritualized带来的票房可能并不多,但是支

  撑着音乐节的品质。

  “艺人也体现了音乐节的立场,我会选

  择符合我的音乐气质的音乐节来参加。”摇

  滚教父谢天笑表示,音乐节有这样的魅力,

  可以让歌者和听者一样平等,并沉浸其中。

  如果你在现场看到自弹自唱的乐迷、肆意狂

  欢的派对和露营聚会的家人,你会理解生活

  节这个概念。

  5

  理想

  “当票房取代赞助”

  商业化不能侵略艺术

  “十余年来,没有专业的团队考察市场,这还是一个太感性的存在。”草莓音乐节创办人沈黎晖感慨,内地音乐节的运作模式大多是“赞助+门票+现场招商”这一形式。他说,“与国际品牌的合作大多是对其整体形象的宣传,而国内的一些品牌反而会提出更多不合理的诉求,某次和某制奶企业合作时,对方就曾

  提出,要在节目单上插入公司签约艺人的名字。”

  “专业性和商业化是大势所趋。考验每个音

  乐节成功与非,盈利模式是决定其是否生存的

  根本。和商业元素的结合自然是音乐节所需要

  的,但是接受赞助商的限度也必须有。”张帆

  认为,赞助商比例大会左右主办方的想法,

  成功举办独立的音乐节不受制于人非常重

  要,“丹麦Roskilde只有10%的是赞助,其

  他还有4亿票房收入,门票取代赞助是最

  理想的盈利模式。”

  音乐节在欧美的起步伴随着泥浆

  和反叛,但它属于那个时代,如今,人

  们更期待舒适而轻松的生活。当音乐

  节由野蛮粗放式进入良性发展阶

  段,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和专业的观

  众,以及科学健康的运作模式是未

  来音乐节的出路。如今井喷的音

  乐节已经不仅仅在拯救音乐产

  业,还承载着文化和理念的传

  播功能,创造着多彩艺术与自

  由创意的快乐节日。不管怎

  样,当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

  县委书记指着五颜六色的

  鸡冠头说“这就是朋克”的

  时候,我们可以预见,音

  乐节在内地也将迎来它

  最好的时光。

  图片说明:

  激情狂欢的乐迷们

  汪峰带动数万人一起演唱

  沉醉的演出者

  中国移动派出应急通讯车服务观众

  迷笛音乐节创办人张帆

  草莓音乐节创办人沈黎晖

  张北草原音乐节创办人李宏杰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20: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20: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日文老歌论坛 ( 沪ICP备05038666号 )

GMT+8, 2024-6-9 02:32 , Processed in 0.014119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