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歌

日文老歌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43|回复: 0

[转贴好文章] 《春风吹落了秋红》曲源考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8 13: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风吹落了秋红》曲源考古
「悲秋風,碎春夢,更深驚聽夜半鐘,故鄉夢裏只匆匆,冷雨敲窗透簾櫳。衾寒隻影凍,欲進睡鄉已無從;秋愁百般重,夜半秋心恨重重…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粵語流行曲地位仍很低,但這首《悲秋風》竟曾流行一時,灌唱者甚多。也許正因為這樣,現在大家提起這首《悲秋風》及其曲調,總覺得有點所謂的「cheap cheap 地」。但很多時,「cheap」這種感覺往往是因社會環境以至他人影響而由心生,與曲調無關。《悲秋風》的曲調來源其實甚古遠。說起來,粵曲小曲之中,不少曲目來源都很古遠。比方說《帝女花.香夭》所調寄的小曲,乃改編自琵琶古曲《塞上曲》的第四段《妝台秋思》。其實,《悲秋風》的曲調也可說是與琵琶古曲《塞上曲》的第一段「宮苑思春」同源的,但不易一聽便聽出兩者的同源關係。琵琶古曲《塞上曲》共有五段,卻有兩段為粵人拿來使用,並成為嶺南地區家喻戶曉的曲調,它跟粵人的關係真是極深。盛獻三把「宮苑思春」變《悲秋》關於琵琶古曲《塞上曲》,莊永平著的《琵琶手冊》(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年一月初版)有如下描述:「由五首小曲聯綴成的套曲。各小曲最早見於華秋蘋《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譜真傳》『卷中』浙江陳牧夫西板四十九曲中的《思春》、《昭君怨》、《泣顏回》、《傍妝台》、《訴怨》五曲。華氏在卷首題字為『武林逸韻』,估計這些樂曲收錄之前在浙派琵琶中已很流傳。後李芳園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中,把它們聯綴成套曲,並定名為《塞上曲》,假托王昭君所作。各分曲也改名為《宮苑思春》、《昭君怨》、《湘妃滴淚》、《妝台秋思》、《思漢》。由於這五曲都是《八板》曲的各變體,無論從曲式結構、旋律特徵以及所表現的情感方面都比較接近,為組成套曲創造了條件。……」同樣是據莊永平的《琵琶手冊》,可查知華秋蘋《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譜真傳》是於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刊印,距今幾乎有二百年歷史。換句話說,《悲秋風》的曲調,流傳了幾乎近二百年。
    《悲秋風》的曲調,還有另一源流,那是關乎簫笛曲《寒江殘雪》(也有琴簫合奏的方式),樂曲名字相信跟柳宗元的《江雪》詩有關。這《寒江殘雪》的旋律,跟《悲秋風》相近得多了,所以一聽就會想起二者的血緣關係。可是《寒江殘雪》卻較難追溯流傳的情況。粵樂中,有一首《悲秋》(又名《紫雲回》),它跟《塞上曲》的首段《宮苑思春》關係就更密切了。目前所知,最早的粵樂《悲秋》唱片是和聲歌林第十八期的七十八轉唱片產品,唱片的另一面是何與年作曲的《點水流紅》。從報紙廣告可知,這期唱片出版於1937年八月中旬。唱片中的資料則顯示,《悲秋》由「盛獻三撰譜」,演奏者則有梁以忠(小提琴)、呂文成(椰胡)、何與年(琵琶)、邵鐵鴻(洞簫)四位。說是撰譜,相信盛獻三主要做的工作是把《宮苑思春》「刪繁復簡」吧。
截取《悲秋》頭尾成《悲秋風》這裏,筆者嘗試把《宮苑思春》、《悲秋》和《悲秋風》三個曲調的關係用一個圖譜來呈示。譜中黑色簡譜是《宮苑思春》,紅色簡譜是《悲秋》和《悲秋風》共有的部份,綠色簡譜則只屬《悲秋》所有。由此可知,《宮苑思春》基本上是《悲秋》的「放慢加花」,而《悲秋風》則相當於把《悲秋》的一頭一尾截取出來,捨棄了居中的一大部份,音調因而變得最是簡單。何謂「放慢加花」?這是中國民間音樂一種變奏方法,甚至可以把老舊調子完全脫胎換骨,變成新曲。這裏試以大家熟悉的粵語流行曲《相逢有如夢中》為例,說說何謂「加花」。《相逢有如夢中》的第一句是「工士上士上尺工」,到中段「幸而是信義常留,慶幸你不變初衷」這兩句歌詞所唱的旋律,「『工』尺工六工六『士』上士,『上』『士』上尺『上』『尺』『工』六工」,便是從「工士上士上尺工」這第一句以「加花」的方式變奏出來的!這兒只展示了「加花」,至於「放慢」,則是把原來的節拍變慢(一般是慢一倍)之意。從本文所附的樂譜所見,《悲秋》一小節相當於《宮苑思春》兩小節,可見也是以慢一倍的速度來加花音。其實,按史實,是先有《宮苑思春》,然後有《悲秋》,說「《宮苑思春》基本上是《悲秋》的『放慢加花』」,是倒果為因。但筆者相信,音樂發展是從簡單到複雜,《宮苑思春》應該真的會是從一個較簡單的曲調放慢加花而成的。盛獻三的《悲秋》是把《宮苑思春》回復為較簡樸的面貌,也可說盛氏是在做「放慢加花」的逆向操作。這兒要交代一下譜中《宮苑思春》樂譜的來歷:那是轉引自朱荇菁、楊少彝傳譜,任鴻翔整理的《平湖派琵琶曲13首》(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年七月初版)。這個譜本之中,整首《塞上曲》都是以徵音作終止音的,但其中的7音都記成降7音。這意味它尚保留了原工尺譜含中立音的痕跡,但實際上的彈奏效果已經置換成以羽音作終止音,適合以十二平均律的樂器來演奏。這訊息很重要,說明百多二百年前,琵琶曲《塞上曲》使用的是含中立音的音階,這應與粵樂中的乙反音階很相近。由此也可以推想《妝台秋思》亦能置換為乙反音階來奏唱。
   《悲秋》曲調與琵琶名曲《塞上曲》的關係,也說到《悲秋》曲調的出現時間,但把《悲秋》的一頭一尾抽取出來,合成更簡單的《悲秋風》曲調,又始於何時?在這一點上,筆者暫時只能說,《悲秋風》曲調的成形,不遲於1952年。

    1952年三月下旬,有一部由芳艷芬、張活游主演的粵語片《長恨歌》首映,片中有一首名為《悲歡離合有前緣》插曲,乃是王粵生據「《悲秋風》曲調」填詞而成的。全首曲詞如下:「月中天,照粉面,花香芬芳艷吐鮮,對此月夜倍依戀,亮月花香倆團圓。好春宵,惹綺念,共對花香月夜天,愛此皎月照花遷,妾與君似有舊緣。喜逢再相見,願似月色將花染,又怕天涯隔遠,唉並蒂不開倩誰憐?心酸酸,半掩面,漫說花香月夜天,最易惹心酸,離合悲歡有前緣。」記得拙作《香港詞人詞話》曾有一項記述:「據舒巷城胞弟王君如憶述,舒巷城年少時曾鍾情寫粵曲,抗戰走難時,曾以小曲《悲秋》填詞抒懷曰:『北風翻,有孤雁,一朝飛過萬重山,鳥知倦呀思鄉關,夢裏思親依稀見慈顏。飄零,怕看雁失散,又怕逝去光陰不再復還,春歸遲,客歸晚,歷遍風霜只覺歲月難。』」這詞所寄調之曲,已是把《悲秋》的一頭一尾抽取出來合成的,但限於沒有準確的時間,只是聊供參考。

    從上期的介紹可知,《悲秋》是據琵琶曲《塞上曲》的首段《宮苑思春》以「放慢加花」的逆向操作手法編寫出來的。雖是這樣,在編寫過程之中,肯定有創作的成份。事實上,仔細分析一下《悲秋》的旋律,可見到它在結構上甚是精緻,並且很能活用傳統的民間音樂旋律作法。《悲秋》中的《八板》形跡看看本期所附的「《悲秋》旋律分析圖」,這首短短的《悲秋》,是可分成三段,圖中第一至第四行是第一段,第五至第十行是第二段,第十一至第十二行是第三段。大抵,可視為沒有了「承」段而只有「起」、「轉」、「合」三段。上期亦說過,《宮苑思春》是《八板》的一個變體,《八板》又名《老八板》、《老六板》。這個《八板》曲調很簡單樸素,但從它演變出來的曲子非常繁多,耳不暇給。現在從《悲秋》的曲調,也隱約見得到《八板》的形跡。《八板》從第三句起是:「六六工工六六尺,尺工尺上士上尺,工尺尺工六……」這三句與《悲秋》旋律分析圖的首三行就很近似,尤其第二行,把「尺工尺上士上尺」中的「工」換成「反」,把「士」換成「乙」(這是粵曲粵樂中合尺線轉乙反線的正規做法),便完全是《悲秋》第二行的簡化樂句。至於《悲秋》第四行,很可能是變化自《八板》的第二句的後半部份:「合士上,工尺上士合」。《八板》中其後有一句「六五生,五生生五六…」這與《悲秋》旋律分析圖中的第五行開始處非常相近。由此,可以見到《悲秋》與《八板》的血緣關係。《悲秋》從《八板》演變出來,卻是自成新的系統。比如說,三段的最後四拍,音符基本上是一樣的,這是在使用「合尾」手法──各段都用同一樂句來結束,產生頗強的統一感。而這樣我們也見到第二段是特別的長,可視為第一段的超大擴充。《悲秋》的第一小段,有多處「連珠」、「回文」和「頂真」,旋律甚是優美!假如「六合六」與「六合」二處不是故意奏成大跳的話(《悲秋風》就不作大跳,俱唱奏成「六六六」),旋律基本上是級進與小跳,那線條就更見柔美,加上採用乙反音階,則變成柔腸百折。「轉」段之愁 才下眉頭上心頭。第五行是第二段「轉」段的開始,這一句乃是把首段第一句成倍地擴充,方法是在句前加上四拍的樂音。這第五行亦是《悲秋》全曲出現最高音「生」的地方,縱未必可視為高潮之處,也甚見激越。第六行算是第二行的再現,卻在尾部作變化和擴充,結束音也由「尺」變為「上」,其後的第七第八行,仍持續再現第六行的樂句,或部份再現,或變化再現,這樣連續十三拍的往復回還,並以「上」為中心音不住纏繞,彷彿一份愁苦之情總是壓在心頭無法消解,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由是也順勢推出幾達十一拍的長樂句(第九行),這一句音符先在低音區密集出現,而且是全曲音符最密集之處,樂句的後半部份,則發展向中高音區。所以,這第九行更感是高潮之所在,是壓抑的愁苦情緒的一回小爆發。最後的「合」段,篇幅雖段,卻是融合前兩段的素材而成。
    從《悲秋》可印證一點,廣東人的乙反調曲子,旋律發展至高音區時「乙」音往往不用,看看第五行旋律在高音區進行時,其音是「六五生,五生五六反六生五生六……」即可見一斑。
    說回《悲秋風》,它把整個「轉」段刪走了,只保留「起」、「合」兩個小段,聽起來好像沒有甚麼損失(尤其是未聽過《悲秋》這個版本的讀者,但實際上當然是有損失的),反而還感到頗合流行歌曲的規格。事實上,僅以《悲秋風》兩段來看,頭段四小句落音是「尺」、「尺」、「合」、「合」,次段四小句落音是「上」、「上」、「上」、「合」,最終雖都收結在「合」音上,但仍感到在調式上已頗有一點對比。
    中國民間音樂奇妙之處,是可繁可簡,又可長可短,各有意趣。《宮苑思春》、《悲秋》與《悲秋風》這個系列,更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宮苑思春:塞上曲第一段(樂曲) = 寒江殘雪(樂曲) = 悲秋(紫雲回)(樂曲) = 秋風吹謝了春紅(悲秋風):鄭少秋(粵語) = 悲秋:呂紅(粵語) = ABC小姐:尹光(粵語) = 東南兩相隔:鄭君綿+梅芳(粵語) = 想當初:鄭少秋 呂達(粵語) = 週身刀:尹光(粵語) = 花旦英自嘆:梁天(粵語) = 東南西北風:陳和美+盧海鵬+尹光(粵語) = 妹知否我等待:鄭君綿(粵語) = 桃花仙子(插曲):任劍輝(粵語) = 通緝犯:郭炳堅(粵語) = 囚牢怨:羅家英(粵語) = 風飄飄:劉珺兒(粵語) = 晴天長恨淚長流:郭炳堅+茵茵+周邠P+關瑞影(粵語) = 靜電中心剝光豬:譚炳文+李香琴(粵語) = 悲歡離合有前緣:芳艷芬(粵語)◆ = 真悲哀:王沙+野峰(粵語)◆ = 嘆三聲:陸燕雲(粵語) = o靚妹夢:尹光(粵語) = 危巢小鳳(插曲):林家聲(粵語) = 孝感動家姑(插曲):鄧碧雲(粵語) = 宮主刁蠻駙馬驕(插曲):白雪仙(粵語) = 神眼東宮認太子(插曲):余麗珍(粵語) = 紫霞杯(插曲):羅麗娟(粵語) = 花染狀元紅(插曲):譚蘭卿(粵語) = 龍潭救親娘(插曲):余麗珍(粵語) = 十年割肉養金龍(插曲):梁醒波+余麗珍(粵語) = 又驚又愛:李小珍+劉勇宏(潮州話)
曲谱二.jpg
曲谱一.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5 收起 理由
bobbysu + 1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日文老歌论坛 ( 沪ICP备05038666号 )

GMT+8, 2024-11-22 20:25 , Processed in 0.012106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