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歌

日文老歌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7|回复: 2

学者:日本将传统建筑物群视为珍宝且 融合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6 00: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者:日本将传统建筑物群视为珍宝且 融合生活

1.jpg
朱自煊

  历史街区是我国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名镇、名村保护的核心,在国际上称为历史地段。1964年,从事历史文物建筑工作的建筑师和技术人员国际会议(ICOMDS)第二次会议在意大利威尼斯通过决议,提出《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简称《威尼斯宪章》,该宪章是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重要原则,并且此宪章第一次提出了历史地段的概念,认为历史地段包括重要文物建筑及周边的环境。如北京国子监街就是很好的例子。

  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十九届会议在内罗毕提出了《关于历史的或传统的建筑群及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的建议》。该建议认为保护要同现代生活相联系,要求保护区不一定有文物古迹,但要有一定规模、风貌完整,且都是真实的历史遗存。当前所谓的历史街区,都是由此演变而来。然历史地段,范围较广,可以从遗址、古城区、村庄、小村落、文物建筑群来谈,内涵比较丰富,目前谈的主要是旧城区中的历史街区。

  日本传统建筑物群的保护: 视为珍宝 融合生活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文化上彼此交流,传统建筑又是以木构为主,在街区保护方面可借鉴的地方很多。日本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称为传统建筑物群的保护。历史传统建筑群,是指村落、小镇,大城市里的若干历史文化片区。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日本就开始从规划方面对传统建筑群的保护进行讨论。日本将街道、街区称为“町並み”,因此历史街区的保护,便称为历史町並み保存。如日本著名的传统建筑物群保护区——奈良的今井町,长600米,宽150米,横向有4条路,纵向有8条路,是江户时代非常典型的街区,街上有庙宇、店铺等,大部分是住宅。由于保护严格,今井町肌理良好,大部分街面都保存较好,在传统街区外做了相应规划,停车场及新建设都在街区外面。

  今井町有8栋文物建筑,包括大宅子、大店铺等,均可供人参观。其他一般建筑在风格上与这8栋建筑协调一致,使街区整体风貌保持和谐统一。文物建筑中的大宅子都是大家族的住所,家族后代为对其妥善保护,自己住在旁边的辅助房子里,而将宅院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今井町合理的保护规划及当地民众的重视,使得街区内传统建筑的魅力一直留存至今。

  日本京都的产宁坂是当地著名的历史保护街区,共有石阶46级,由城市到清水寺形成一条连续坡道,这种位于寺庙前的商业街被称为寺前町。街区两旁都是商店,多半贩卖西阵织、清水烧等京都特产及纪念品,充满民族风情,较好地保护了街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另外,袛园新桥,是歌舞伎町,是喝茶、喝酒、听歌妓弹唱的地方,过去非常繁华,也一直保存至今。

  从奈良、京都保护现状来看,日本在街区保护方面同我国现今的镇、村落比较接近。首先,日本历史街区里的内部空间、绿化、空地、台阶都保存较好,且政府对街区保护有严格规定,文物建筑不许乱动,其他建筑须保持外貌,如果翻建,也是从该地区的建筑立面里提炼出几种样式,按规定进行选择;若违反规定,将会受到相应处分;在资金上有困难,政府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给予补贴。

  其次,日本视传统建筑物群地区为珍宝,注重保护建筑的传统风貌和完整性,街区外面合理规划,内部空间也要保持美观,强调与现代生活的紧密结合,突出传统特色。可见,日本看重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与只关注街区整治之后的效益,是有区别的。

  第三,日本政府与民间有力结合,对街区保护工作发展至关重要。由于街区的宅子、院落、店铺等历史建筑大多为私人所有,当地百姓以拥有这栋房子为荣,居住的同时还注重展示该建筑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日本民众的积极参与对街区保护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日本将传统建筑物群地区完全当做祖先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要求完整保护且不走样地传下去,还要同今天的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才是历史街区保护最本质的内容。

  尊重历史原真性 确保风貌完整性

  历史地段的保护是名城保护中的重点和难点,老城中的文化遗存,应该在历史街区看到。历史街区将城市重要的历史遗存保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名城建设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历史街区具有活态遗产的特性,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和兴趣的逐渐改变,老街如何适应今天的生活,老街的历史遗存如何传承,也应引起重视。

  在对历史街区保护整治过程中,应以“保持生活的延续性,保持历史风貌的完整性,依循历史的真实性”为指导理念,整治建筑环境,更新基础设施,并确保街区的传统格局和肌理,保持建筑群、古迹周边的环境和街巷里的小环境,这也是街区保护整治必要的更新改造方针。

  对北京25片历史街区进行规划编制时,建议要保存肌理,即原有建筑的房基线不能动,才能保持空间格局。之前北京王府井街区的改造工程,使街区内原东安市场旁边的很多商店、门脸都相继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一座东安大楼,街道失去了原来的味道。而日本东京著名的银座商业街区,街区内每个商店都属私人企业,房基线是不允许动的,于是街区内各建筑高度普遍上涨,由原来二三层的楼,变成现在十几层的楼,但是街面没有变。逛银座自然是很有味道,可见,保护肌理很重要。

  另外,对于街区旁边的历史建筑,也不能随便改动,有的店面是开敞的,有的实心墙开门窗,也不能随意将所有店面统统改成开敞的。尊重历史就是将街区按照传统风格保留下来,突出其历史真实性。

  保证基本功能 展示文化内涵

  对历史文化街区应实施整体性保护,并划定保护范围。如屯溪老街在保护规划时,划定了一个核心保护区,即街区两侧方20米宽的部分,对其严格保护,对街区两侧街巷及其民居也作为建设控制区。由于屯溪老街地处江边,周围山水环境很重要,为此,提出街区的环境协调区,不许在此建高楼,有效保持街区大环境。各地应根据街区实际情况,合理划定保护区,保持整体环境的完整。

  历史文化街区还应遵循积极保护的原则,也就是在保护和利用之间,找到比较好的协调措施,使两者相结合,既能保护,又能利用,充分体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功能。积极保护还体现在多渠道、多方面地介入到街区保护工作中,比如规划人员、文化工作者、文物工作者等相关人员的积极投入;另外,通过各种积极因素来促进历史街区的发展,也是积极保护的体现。福州三坊七巷的社区博物馆和名人博物馆,是依循积极保护原则有效保护的典型范例,当地深入挖掘街区历史文化内涵,有效开发利用并充分展示,切实做到了街区基本功能与文化传承保护相一致。街区的保护利用和继承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保证街区基本功能的充分体现。

  保护为主 小规模整治

  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应以保护为前提条件,进行小规模、小尺度整治,不准大拆大建,更不许拆旧建新、拆真造假,否则会将历史文化街区的本质毁掉。可采取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市场运作、专业指导的方法来进行具体操作。政府是历史文化街区全局利益的最主要代表,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具体保护工作起到统筹调控和引导的作用;居民本身就是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部分,改善街区生活条件是为居民,文化传承要依靠居民,原住民与历史街区密不可分,应加强原住居民的参与性,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要有固定的保护队伍进行运作,如管理队伍、宣传队伍等;要有街区保护的相关专业人士来对街区整体风貌和具体历史建筑进行鉴定和指导,逐步整治,渐进改善,逐步纳入正常的保护轨道。

  另外,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状态,也至关重要。一般历史文化街区所处地段较好,收益较高,活力也相对旺盛。过去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不好,除资金困难外,主要是由于缺乏活力,致使街区被慢慢淘汰。而部分商业街虽已具有较旺盛的街区活力,却还不满足,要“做大做强”,于是大肆拆迁仿古,反倒使街区的历史风貌逐渐消失。所以在整治利用时应注意把握好“度”,一旦过度,就会喧宾夺主。纯居住区不一定要进行旅游开发,改善百姓生活环境,保持街区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使百姓安居乐业,使街区与民众生活真正地融合起来,也就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了。

  总之,历史文化街区最重要的保护目的是将历史文化遗产一代一代传下去,不能让其丢失。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有所创新,使创新的文化符合历史街区的发展特点,有助于推动历史街区的进一步保护;结合街区实际情况,区别对待,避免“仿古一条街”“街区风貌雷同”的情况出现;改善街区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使街区整体风貌和内部现代设施相协调,保证历史街区发展的有序性,促进历史文化街区与社会、社区及生态的和谐发展。

  (作者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发表于 2011-12-17 10: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的建筑很有特色,他们的塔很巧妙,地震都不倒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20: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sidouxx 发表于 2011-12-17 10:32
日本的建筑很有特色,他们的塔很巧妙,地震都不倒

被震多了就想办法了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日文老歌论坛 ( 沪ICP备05038666号 )

GMT+8, 2024-10-1 03:22 , Processed in 0.022132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