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歌

日文老歌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6|回复: 6

热话题与冷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4 00: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热话题与冷思考
——关于当今资本主义危机的特点及其走向的对话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特邀专家 ●沈骥如 ◎江 涌 ▲记者 季 彭

  [编者按]苏联解体带来的东西方冷战的结束,并没有导致西方一些人所期望和欢呼的“和平”与“繁荣”。相反,各种矛盾、冲突、危机纷至沓来。后金融危机时代,资本主义仍然危机不断,一些国家的危机甚至还有加深的迹象,危机造成的各种后果和影响也已逐步呈现出来。例如,美国的长期国债已被标准普尔公司下调了评级,欧元区也不断传出各种利空消息。金融危机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危机,还反映出深刻的政治及社会危机。在新的历史形势下,面对当今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我们该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论述? 这次危机的特点以及影响究竟如何? 对于中国而言,可以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 为了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与思考,本刊特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沈骥如研究员、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江涌研究员进行了深入探讨。

  ▲自 2008 年美国发生次债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危机以来,已过去几年时间,但危机似乎仍没有过去,一些国家的危机还有加深和蔓延的迹象。现在回过头看这场大危机,应该更清晰和全面一些。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次大危机的根源?

  ●这次大危机的起因表面上是“两房”( 房利美、房地美) 发行的大量次级债( 向偿还能力差的人发放的房贷) 坏账引起的。美国政府和主流经济界的解释是,对这种次级债的发行监管不力,造成了房地产业的巨大泡沫,泡沫破裂时,危机就发生了。这种解释只是对危机发生过程的一种描述,没有说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西方经济学( 不管哪一个流派) 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是最完美的经济制度,因此,西方经济学界和统治集团在分析经济危机时,都是在危机发生的“偶然原因”的技术层面上作文章,不愿意也不可能解释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看到的只是其对危机发生过程的描述。

  每次危机的导火线都是不同的,表现形式也有差别。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危机的本质都是生产过剩。这次危机的表现形式是次债危机。那为什么会发生次债危机? 因为作为美国经济重要支柱的房地产业不景气。美联储连续降低基础利率,也没有能够刺激经济,没有能够刺激百姓的消费,特别是住房消费。于是,金融界降低发放住房贷款的标准,对没有还款能力的人也发放住房贷款,企图以此来刺激房地产业。对此,美联储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乐观其成。于是,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当次级债积累到庞大的规模时,房地产的坏账触发了一连串金融机构的破产和倒闭。因此,危机的真正根源是美国的房地产业有能力建造大量住房,但美国的百姓没有那么大的购买力。也就是说,房地产业生产能力过剩,而通过发放次级债来消化大量房地产业的生产能力的做法,只不过是一种寅吃卯粮的做法,房地产泡沫( 过剩的生产能力) 早晚是要破灭的。由于房地产业在美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是与金融业捆在一起的、在金融业的大量贷款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所以这次危机从金融业开始也就很好理解了。每次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可以不同,但危机的本质都是生产过剩。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国际金融危机,表面看,这是一次国际性金融海啸,但实质则是资本主义制度与体系的一次“内破裂”。金融危机爆发后,美 国等发达 国家通 过“私 人 债 务 国 家化”,逐渐平息了危机。但是,危机的火种并没有熄灭,而且在政治家们的裱糊下,焖烧得越来越旺。2011 年 7 月底 8 月初,以美国两党“提限”、“减赤”政治纠纷以及标普降低美国主权评级为诱因,国际金融危机再度爆发,危机由“私人债务国家化”的“上半场”进入“国家债务国际化”的“下半场”。国际社会围绕着“转嫁危机”和“拒绝危机转嫁”将展开激烈的斗争。伴随着主权债务危机,银行危机、货币危机、大宗商品价格危机等都在排队等候爆发,资本主义世界风雨飘摇,面临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这次大危机的原因和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分工国际化、资源配置全球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要求全社会来组织协调生产,分工国际化要求在国家间或经由国际组织来协调分工,资源配置全球化要求超国家组织来弥补世界市场失灵,但是由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政府、国家的宏观管理与调控职能日益薄弱; 由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利益集团与主权国家政府自以为是,国际社会缺乏有效机制来实施全球治理。

  大危机是资本无限贪婪的必然结果,即资本为追逐利润导致生产无限扩大与消费者有限的购买力产生矛盾。资本为获取超额垄断利润,一方面利用各种手段创造出远远超出消费者实际消费能力的产品( 包括金融产品) ; 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手段规避政府监管,生产大量次级产品,直至实施金融欺诈。与此同时,大众、消费者在国民分配中的比例不断降低,相对贫困日益严重,实际购买力不断降低,借债度日日趋普遍。

  ▲与历史上 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尤其是美国大危机以及 20 世纪 90 年代东亚金融危机相比,这次危机有什么特点?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危机,本质上是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生产企业大量倒闭,波及到银行、金融产业。鉴于当时的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制造业危机引发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此次大危机更多是金融产品生产严重过剩,是一次虚拟经济危机。鉴于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与核心地位,金融危机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东亚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体系中边缘地区发生的危机,很大程度上是资本主义核心国转移风险的结果,是国际金融资本大肆投机的结果,具有很大的外生性。而此次金融大危机发生在资本主义的核心,是金融资本肆意扩张的结果,是一场内生性危机。

  ●资本有三种形态: 货币资本、商品资本和劳动力资本。危机可以在资本的任何一种形态上发生。20 世纪 30 年代的危机是全面的经济危机:美国、欧洲和日本出现了堆积如山的商品卖不出去,大量工厂倒闭,美国的生产下降约 50% 。实体经济的危机触发了大量银行坏账和银行倒闭。大量失业工人只能靠排队领取食品救济维持生命。绝望的资本家跳楼的消息不绝于耳。全面的经济危机触发了社会矛盾,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出现了革命浪潮。在此背景下,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主义的道路,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1 世纪初的这次危机主要表现在金融领域。实体经济,特别是房地产业的主要表现是开工率不足,因为计算机技术、统计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提高,现在资本家可以根据市场预测和订单生产,不容易出现堆积如山的商品卖不出去的情况。当然,这次危机也增加了失业,在美国,失业率是9% —10% ,欧洲还要高一些,但远低于 20 世纪30 年代的大危机时期。 西方国家没有出现革命浪潮。失业率还处于可控状态。其中一个原因,是欧、美、日第三产业在 GDP 中的比重都高于70% ,能吸收很多劳动力。 这次危机与 20 世纪30 年代的大危机还有一个不同,就是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兴起,这次危机的波及范围更大,而且伴随着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结构性不平衡,新兴经济体特别是“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抵消发达国家经济衰退、拉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的强大引擎。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论述?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有方式的矛盾——是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能避免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表现之一,是资本主义企业的有组织、有计划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表现之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发展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又是资本积累规律——社会的两极分化,即一个极端是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另一个极端是劳动人民贫困、失业的积累——的必然结果。

  100 多年来,世界在发展,资本主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今天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危机,当然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在 19 世纪对英国和欧洲国家经济危机的分析。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轻率地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理论已经不能解释今天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了。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哪些新变化和新的表现形式;应该认真研究,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我们如何防范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并保持我国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00: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以下变化:

  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统计和预测技术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第一个表现形式,即企业生产的组织性、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比马克思时代大大地缓和了。因此,当代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很少表现为堆积如山的卖不出去的商品生产过剩。此外,由于第三产业在发达国家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平均达到了 70% ,实体经济的不景气对经济的打击小于二战以前的危机。由于有了这些变化,所以当代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的波幅也大大小于二战以前,也就是说,在经济景气时,经济的增长率也就是 2% —4% ,而在经济危机时期,经济的下滑也不会超过负 5% ,不像 20 世纪 30 年代那样要下降 50% 。而且,当代资本主义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企业开工率的下降、失业率的提高和金融业的坏账、亏损。美国和欧盟的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是这些国家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通过政府采购来人为制造需求,而福利政策和军备开支使政府没有增加税收的空间了,所以只能不断借债。上述种种新变化、新情况,表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仍然是由于需求不足引起的。需求不足的另一种表达就是生产过剩。追踪其源头,还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积累的周期性发作。如前所言,资本有三种形态,在马克思时代,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商品资本过剩,在今天,危机的主要表现是货币资本过剩( 现在的说法是“流动性过剩”) ,而劳动力过剩,即失业现象,则与马克思时代是相似的。

  其次,在劳动者多年斗争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的积累规律有了重大变化。多年来,工人和其他劳动者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持续不断地斗争,使发达国家的工资福利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冷战时期,为了在与苏联集团的对抗中稳住阵脚,西方国家的统治阶级也有意识地提高了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发达国家通过国际经济规则的制订、知识产权的优势和遍布全球的跨国公司从全球攫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使资产阶级有能力在积累大量财富的同时,给本国的劳动者提高工资和社会福利待遇。美国、欧盟、日本的普通劳动者都有房、有车,年薪三五万美元是很普遍的,还有带薪假期和丰厚的退休、医疗、养老保障和失业救济。有些人因此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工人阶级贫困化规律已经不存在了。他们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消费不足是产生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的理论,已经不能说明今天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成因了。这是从表面现象看问题。我们应该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资本已经跨出了国界,在全球经营,在全球剥削。因此,资本积累的规律,也在全球展开。今天,资本主义积累规律新的表现形式是: 一端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几十亿人口贫困的积累( 中国除外) ,另一端是少数发达国家约十亿人口财富的积累。尽管十亿人口很富裕,但是他们仍然消化不了快速发展的全球生产力生产的产品,更不用说人均收入很低的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家民众有限的消费能力了。因此,现在不是一个一个国家的生产过剩,而是全球范围的生产过剩。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就是美国的金融机构为了给开工不足的房地产商人寻找新的顾客,向信用不好、没有还债能力的人发放大量贷款并由此开发出许多金融衍生品的结果。美国政府、美联储默许了这种做法固然负有重要责任,但是,次债危机的本质仍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全球性消费不足的结果。

  第三,资本主义积累规律在当代的重大变化表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第二个表现形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无限发展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仍然是造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只不过这一矛盾涉及的范围扩大到了全球,因而危机的破坏范围也更大。

  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大量堆积如山的产品找不到买主。今天,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企业的开工率普遍下降,同时出现了大量找不到有利可图投资项目的过剩资本,即“流动性过剩”。过剩资本在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兴风作浪,造成了经济的剧烈动荡。

  西方国家政府为了应对本质上是由于需求不足引起的经济危机,往往采取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刺激政策。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就由政府来采购,制造一个人为的需求。政府的钱不够,就只好发行债券( 美国、欧盟、日本) 或不断地印刷钞票( 主要是拥有国际储备货币特权的美国) 。因此,债务危机表面上是政府债务问题,实质上仍然是由于社会的需求不足引发的经济危机在政府财政问题上的表现。就美国的政府债务来说,政府开支大的主要原因,一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需要支付大量社会福利费用,二是为了维持美国霸权需要支付巨额军费。这两类开支都无法减少,而税收已经不低,增税也要触发社会矛盾和党派之争,所以只剩下借债一条路了。这个问题是不能靠监管、道德约束来解决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核心观点,如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等,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更能经得起时间、实践的检验,是真理。这也是马克思主义需要继承、坚持的原因所在。

  但是囿于时代的局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资本全球扩张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缺乏清晰阐述。因此,依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的危机一定会到来,但是何时到来、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等这些关键问题,无法依照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逻辑推理,找出合适的答案。这也是马克思主义需要丰富、发展的原因所在。

  ▲当前国际上有学者在讨论美国的衰落问题。您认为这次危机对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美国的霸权地位有何影响?

  ◎这次大危机发生在当今资本主义的心脏,始作俑者也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中心——纽约华尔街。作为美国霸权依赖的三大支柱( 压倒性军事力量、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力量、以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秩序) 之一,华尔街的形象与实力受到重大打击,美国的金融霸权遭受重创。

  在美国霸权的旗帜上,赫然写着“自由”与“民主”。自由的核心是经济自由,民主的关键是政治民主。但是,经济自由直接导致两极分化,导致社会大众消费能力萎缩,导致借债度日盛行,债务证券化无度扩张。危机的大爆发表明,经济自由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而应对危机,民主政治的低效、无效昭然若揭。而且,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高负债,本身就是民主政治的结果,因为没有一个政客愿意冒增加税收、减少支出的风险,因此只有靠不断借债、寅吃卯粮来兑现选举时的承诺。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也就是说,是当代的霸权国家。但是,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正在加速发展。今天,欧盟的经济规模已经与美国持平,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金砖国家”的经济总量将在 2016 年或稍晚一些时候赶上美国。这些都是当代世界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次金融危机表明,美国对全球事务特别是经济事务的操控能力已大不如前。其标志性的事件是八国集团机制已经不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在美国的建议下,建立了 20 国峰会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决定提高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股权和与股权相联系的投票权重。美元的不断贬值和美国天文数字的国债,使国际金融界不断敦促改革当前的国际金融体制。上述新变化表明,美国对国际事务的操控能力确实是下降了,可以说,这次金融危机和美国国债危机,是美国由盛至衰的一个拐点。

  但是拐点并不等于美国已经衰落、奄奄一息。回顾历史,美国经济总量赶上英国是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但是,美国取代英国的世界霸权是在半个世纪以后,即二战结束以后。也就是说,英国的“由盛至衰”经历了半个世纪之久,而且是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之后。如果没有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英国衰落的过程还要长。美国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受到削弱的主要是经济硬实力,但它仍然保持着超强的军事硬实力。美国在制度、教育、科研、创新、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软实力更是不会迅速消失。因此,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还要维持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

  ▲危机在世界的蔓延似乎还没有止步的迹象,如何看待它对世界特别是中国的影响? 社会各界很关心中国购买的天文数字的美国国债的安全问题,也很关心下一步人民币的升值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问题。

  ◎此次金融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缺乏有效协调、治理的结果。危机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结构性裂变与基础性失衡的体现,同时危机的爆发也加剧了经济、社会的结构性裂变与基础性失衡。因此,国际金融势必长期持续动荡,世界经济势必长期持续低迷。

  中国要防止在“美元陷阱”中越陷越深。目前,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就是我们要与美国“同舟共济”。历史上的“同舟共济”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春秋时期,吴越争强,吴强越弱,越国实施卧薪尝胆的哀兵策略,以所谓“同舟共济”来误导吴国,吴国诚心实意“同舟共济”,而越国暗中积极厉兵秣马,待羽翼丰满后,一举消灭吴国。2008 年,美国在危机漩涡中提出与中国“同舟共济”,中国不少人不亦乐乎。问题是,中国与美国共济之舟,是诺亚方舟,还是泰坦尼克,抑或是千岛湖的游船( 参见 1993 年“千岛湖事件”) ? 近现代史上,试图与美国霸权同舟共济的没有一个有好下场——英国没落、苏联解体、日本一蹶不振且持续 20 多年。

  在国家利益上,中美之间短期或技术上可以互利,中国借助美元金融体系和美国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进入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源,为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和平发展换取空间,为国家与民族崛起赢得时间。但是,两国在长期或战略上则存在本质性冲突。而且,中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相互依赖是一种严重的不对称依赖,即中国对美国的依赖远远大于美国对中国的依赖。中国不仅在资金、市场、技术与品牌,而且在国际体制、秩序等方面,对美国都有所依赖。在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下,中国很难摆脱这种依赖,相反美国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很容易被替代,对中国资金的依赖反而使中国这个债权国被深深套牢、绑架。

  ▲有学者认为,这场危机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社会、政治的全面性危机,美国正陷入战略困境和经济窘境,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00: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国际金融危机,实质则是资本主义制度与体系的一次“内破裂”,非常严重。美国华尔街将品质低劣的次级甚或垃圾债券,与优质资产混装打包,贴上“AAA”信用等级,兜售给世界投资者。这种广泛与深入的金融欺诈,实际是对“契约 精神”公 然、大规模的践踏。

  广泛与深入的金融欺诈直接导致投资者与机构之间、大众与经济精英之间的普遍不信任。在“太大而不能倒”的思想误导下,政府承揽机构债务,让脑满肠肥的欺诈者逍遥法外,让大众承担危机损失和救援成本,如此导致纳税人与政府之间、民众与政治精英之间普遍不信任。危机发生后,美国与其他经济大国利用自身优势,努力将危机代价转嫁给小国、弱国,给后者造成一系列危机,导致国家之间互不信任。

  “契约精神”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信任与信用则是资本主义尤其是金融资本主义运行的前提,基础被动摇,前提已丧失,资本主义如何有效运行?

  当今美国,凯恩斯主义走到了尽头,自由主义走到了尽头,与此同时,又没有勇气搞社会主义,因此进入了一个“无主义”也就是没有发展方向的危险境地。金融危机使投资者、机构、纳税人、政府乃至国家之间失去了基本信任,“无信任”令商品服务无法正常交易、市场无法正常运转、国家之间也难以有效合作。资本主义失去了重心与中心,七国集团心力交瘁,二十国集团力量涣散,“金砖国家”有力无处使,世界正处于由旧的有序向新的有序过渡的“无秩序”时代。在“无主义”、“无信任”、“无秩序”的情势下,世界经济的巨轮业已进入一个陌生水域,无动力,无舵手,也无航海图。因此,国际金融长期持续动荡,世界经济长期持续低迷,资本主义长期持续衰退,美国霸权长期持续没落。美国的确陷入了战略困境。美国经济窘境显而易见,经济增长失去动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元危机能量不断积蓄,债务的悬河时刻有决堤的可能。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社会、政治的全面性危机。当时,苏联的经济蒸蒸日上,没有危机,没有失业,所以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社会、政治的全面危机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社会主义主张得到了人民的广泛认同,在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浪潮( 不能称为“高潮”) ; 第二,资产阶级政党为了镇压社会主义运动,纷纷向右转,其极端是德、日、意的法西斯主义夺取了国家最高权力。

  今天的这场金融危机和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确实涉及了经济、社会、政治各个方面,影响是全面的,美国也深陷经济窘境和战略困境。但是,第一,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没有出现社会主义革命浪潮。第二,虽然西方国家的右翼势力和排外势力有抬头的趋势,但是,右翼极端势力没有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第三,由于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的和平崛起,使世界经济增长有了新的强大引擎,使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改革有了希望。20国峰会机制的建立表明,全球联手应对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可以大大减轻危机的危害、推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上述三个现象表明,这次危机还是可控的。

  与其说这次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全面的经济、社会、政治危机,不如说,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并不是世界各国都要顶礼膜拜、照搬拷贝的。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的新的发展方式、发展道路,正在不断探索、完善,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切和肯定,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希望。当然,中国主张在多元化的世界,各种文明应该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各国要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应该由各国人民自己选择。中国不会也不应该输出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意识形态。

  ▲美国不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排外主义开始抬头,不可避免地对中国产生影响,中国下一步应该如何应对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和影响?

  ◎美元资产 40% 的缩水是当年日本接受《广场协议》后其持有的美元资产缩水幅度。如果我们“很傻很天真”地要美国保护中国的美元资产安全,这无异于与虎谋皮。美国一贯毫不犹豫、毫不吝啬地答应及时给中国“还本付息”。但是,本是否是原来的本,息是否是原来的息,应该好好斟酌一下。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就说: “美国绝对不会违约,因为美国可以无限印制美元”。这是一句十分露骨的实话。中国绝对不可以把自己的资产安全寄托在美国的口头保证上。

  国家外汇储备第一就是寻求安全性,而不是营利性,营利性往往导致政策误判。多年来,西方国家可以任何一个借口,冻结甚至没收他国在本国的外汇资产,利比亚就是最新一例。近年来,中国不断持有甚至增持美元债券。有的人提出了一个似乎很充分的理由就是“减不动”,因为中美之间形成了危险的恐怖平衡,中国没有选择。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托辞。

  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通过“私人债务国家化”,持有大量美国企业的股票。中国可以要求“债转股”,以所持美元债券“置换”美国政府手中持有的援救企业股票,进而“置换”为波音、微软等美国 500 强企业的优先股。美国国内基础设施老化、公共交通不足,中国或可将部分国债转换成为这些基础设施的投资股份。这些办法中国是否尝试过? 是否行得通? 不得而知。据我所知,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追求国土的绝对安全,想必美国不会爽快地答应中国的“债转股”,因为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就遭遇“滑铁卢”。所以,不能把中国的安全寄托在美国身上,犹如不能把中国的利益寄托在美国身上一样。

  美国长期经济趋势研究所所长迈克尔·赫德森一直不满美国的金融霸权,他心急中国的疲于应付而如此献策: “用手里的美元买在中国的美国公司”,“买回我们的银行,买回我们的企业”。这可看做是中国用持有的美元债券“置换”美国政府手中持有的援救企业股票的合理延伸。当提出这个建议时,相关专家神情惊讶: 这不是国有化吗? 你们说不是没有选择吗? 难道“国有化”不是选择? “国有化”有什么不对吗? 不比咱们资产美国化、泡沫化、稀释化好吗? 一向高调宣扬自由经济的英美等国,在危机到来时,不是重拳出击,实施国有化吗?

  当然,若惧怕“国有化”之嫌,还可通过民营企业间接“赎买”( 可以适当给予溢价) 美国及其他西方在华企业股份,即“民族化”。然后,中资民企以利润回流等形式交给国家人民币资金,这样外汇美元的“海水”就可转化为人民币资金“淡水”,以此解决中国部门、地方、行业、企业的长期资金饥渴,解决养老、社保等资金亏空问题。目前,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利滚利”加总大约 3 万亿美元,若能置换1 万亿—1. 5 万亿美元的股权,即可显著降低外汇储备缩水以及外资未来大规模从中国撤离的风险。如此,不仅可以有效防范外汇储备被美国稀释的风险,还可极大改善中资企业经营环境,壮大民族经济,缓和社会矛盾,提升国家安全。

  ▲从这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中,怎么看待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中国在挑战中如何抓住发展的机遇?

  ●我对今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应对措施有以下看法:

  (1) 冷战结束后,一批前苏联东欧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一批选择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中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墨西哥、东盟国家的经济也走上了快车道。资本主义世界的空间有所扩大,全球性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引发的竞争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有所加剧,资本主义积累规律造成的全球贫富差距的扩大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因此,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仍然会继续发生。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并不能避免危机,只能在制定规则时较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全球联手应对经济危机可以减轻危机的冲击,但不能杜绝经济危机。

  (2) 由于西方国家的主要威胁苏联解体了,过去西方国家迫于苏联集团的压力所采取的缓和阶级矛盾的福利政策已经超过了它们财政的承受能力,成了西方国家特别是欧盟的负担。西方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不断制造舆论要削减社会福利。因此,西方国家的社会问题正在积累,社会动荡会加剧。但是,在西方国家抬头的只是民族主义排外势力、无政府主义势力、右翼势力和新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仍处于低潮,所以,西方国家并没有成熟的马克思主 义 政党 领导 的社会主义运动。

  (3) 在冷战时期,为了应对苏联集团的压力,西方国家,特别是欧盟( 当时叫欧共体) 国家能够为了共同应对外部的威胁而彼此作出妥协,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现在,外部的威胁减少了,欧盟一体化的合作动力减弱,内部的利益纷争增加,势必削弱其在多极世界中的影响力。因此,我国政府表示要支持欧盟克服当前的债务危机,要适当买入一些欧元债券,是完全正确的。

  (4) 这次危机表明,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正在加速向前推进。其标志是,西方七国集团机制正在被 20 国集团峰会机制所取代。发展中新兴经济体,特别是“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话语权正在迅速提高。在联合国、20 国集团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中都是如此。美国对国际事务的操控能力有所下降,但也正在通过加强与传统盟友的关系和寻找新的伙伴来维持其霸权地位。由此而引发的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博弈将是错综复杂的。上述情况表明,中国面临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增加,这既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又给我们提供了机遇。

  ——面对中国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情不自禁地要对中国采取或明或暗的遏制政策。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使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试图通过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利用中国市场来为它们过剩的生产力寻找出路。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就是希望中国能协助美国走出危机。这又给我们提供了机遇。但是,我们要防止成为西方国家的“奶牛”。例如,我们本来希望通过让出一部分市场来换取汽车工业的技术,但是 20 多年的合资并没有换来多少汽车工业的核心技术,事实上,我们的汽车工业成了合资外方的“奶牛”。其他产业也有类似的情况。

  ——我们的成就越是辉煌,我们在国际场合就越应该低调,要坚决执行小平同志的教导: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在反驳“中国威胁论”的同时,也要防止各种对中国的“捧杀”,特别是不要自我“捧杀”。例如,绝不要说任何关于中国取代美国主导世界之类的豪言壮语。因为第一,中国已经庄严承诺永不称霸。第二,中国的目标是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格局多极化,与世界各国共同建设和谐世界。根据这样的国际战略,中国绝不会取代美国来主导世界。即使我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美国,我们也会与多极世界的其他伙伴共同承担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责任。例如,人民币早晚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但绝不是要取代美元,而是要与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共同充当国际储备货币。这不是谦虚,而是利益的需要。原因是: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国有义务向世界提供这种货币,这样其他国家才能使用这种货币、储备这种货币,用这种货币来进行国际贸易计价、支付。为此,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就必须通过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逆差向全世界提供这种货币。过去,国际储备货币主要由美元充当,因此,美国就需要独自承担向其他国家提供美元的义务,美国的巨额国际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逆差也就难以避免。如果由人民币一家来取代美元,我国向世界提供人民币的压力就会非常大。如果由美元、欧元、人民币、英镑、日元等共同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向世界提供储备货币的义务就可以由这些国家来共同分担,每个国家的压力和风险就会大大减轻。同时,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可以减少储备货币发行国利用“铸币税”特权滥发纸币给世界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这是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格局多极化给世界带来的好处。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00: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次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虽然表明美国控制世界事务的能力有所下降,但美国体制仍然具有通过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走出危机的能力。历史证明,一个霸权国家的衰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例如,英国的霸权地位虽然被美国取代了,但今天仍在全球事务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伦敦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金融中心,英国仍是位居前列的世界军事大国。因此,我们应该避免任何形式的“取代美国”的说法。应该处理好和美国的关系。既要扩大和美国的共同利益与美国加强合作,又要警惕美国遏制、演变中国的战略,并且不断加强我国的应对手段,在与美国的战略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应对这些不确定性的最根本办法是: 第一,坚持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特色,也就是要坚持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此,我们的一切政策都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的一切政策,都要符合“三个代表”思想。如果我们的经济制度不分良莠,都和西方国家的制度“接轨”,我们的市场经济就没有中国特色了,就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没有区别了,也就难以避免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第二,要做大做强中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积极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以便从容应对各种国际经济、政治风险。只有贯彻了中央的上述方针,我们才能捍卫经济主权,不会沦为西方国家的“奶牛”。第三,要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在当前,重要的任务是要通过反腐倡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尽快改变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和社会保障。第四,在国际上,要多交朋友少树敌,要身体力行地通过对话、谈判、合作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为了防止某些国家误读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以为中国软弱可欺,肆意侵犯中国主权,我国必须加强国防建设,加快国防现代化的步伐,使任何国家不敢对中国轻举妄动。

  ▲有学者提出目前中国的黄金储备太少,应该增加黄金储备以避免外汇储备损失。

  ●关于如何避免我国外汇储备包括 1. 16 万亿美国国债的损失问题。中国政府、中国央行和中投公司等都已经表示要采取切实措施实现我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我国的经验不足和国际政治因素的干扰,我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和并购活动阻力很大、风险不小,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稳步前进。同时,我们的外交也要为我国的海外投资克服各种政治障碍。

  对实施外汇储备多样化认识上的误区,使我国近年来忽视了一个战略性的领域,即持续地以适当的规模增加我国的黄金储备。前些年,西方国家有一种理论认为,黄金已经不是货币,只是一种贵金属,因此,欧洲一些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曾在 2005 年前后抛售黄金。我国在 2009 年4 月黄金储备增加到 1054 吨以后,就不再增加了。尽管主管部门负责人曾表示,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还会买入黄金,但至今黄金储备还没有宣布有所增加。所谓“适当的时候”,应该理解为黄金价格下降的时候。但是,2009 年黄金的平均价格大约 是 每 盎 司 871 美 元。2011 年 8 月 已 涨 到1900 美元,所以“适当的时候”一直没有到来。我们失去了购买黄金的机会。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抛售 400 吨黄金时,印度买进了 200 吨。最近一年半,俄罗斯买入了 181. 5 吨黄金。2011 年以来,墨西哥买入了 99 吨,韩国买入了 25 吨,泰国、哈萨克斯坦等国也买入了黄金,唯独我国没有宣布买入。回过头来看,这些买入黄金的国家都是在每盎司 1400 美元以下买入的,都买在了“适当的时候”。

  还有一个认识误区,就是认为世界的黄金产量不多,我们一买,就要上涨; 而我们一卖,就要下跌。这个问题要从战略上来认识,并且是有应对措施的。从战略上来看,世界经济的交易活动对货币的需要量非常大,黄金已经不能充当交易手段,恢复金本位已经不可能。但是,各国仍然把黄金作为国家的储备——黄金外汇储备。2011 年,美国的黄金储备有 8133. 5 吨,占其外汇储备的74. 2% 。尽管发生了国债信用危机,但是美国仍然不出售黄金。原因在于这是美国维持美元霸权的压箱财宝。欧元区的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欧 洲 央 行、葡 萄 牙、西 班 牙、奥 地 利 总 共 有10346. 9 吨的黄金储备,平均约占相关国家外汇储备的 60% 以上。即使发生了欧债危机,这些欧元国家和欧洲央行也不出售黄金。原因是这些黄金也是欧元充当世界货币的压箱财宝。可以说,黄金是美国和欧盟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话语权的有力支柱。相反,新兴经济体的黄金储备在各自外汇储备 中 的 比 重,都 只 有 百 分 之 几,中 国 只 有1. 6% 。人民币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应该大幅增加中国的黄金储备。这是一个战略。

  我国应该制订增加黄金储备的长期战略,我的设想大致是: 用 35 年左右的时间,每年买入200 吨,共购入 7000 吨,加上已有的 1054 吨,使35 年后黄金储备总额达到 8000 吨以上。 具体的做法是: 每 年 用 人 民 币 买 入 国 内 生 产 的 黄 金100 吨( 不到全国年产量的 1 /3 ) ,每年用外汇买入国际市场的黄金 100 吨( 约为世界年产量的

  5% ,没有超过俄罗斯的水平,与墨西哥 2011 年的采购量相仿,不会对世界金价构成巨大冲击,中国不买,别的国家或个人也会买) 。其中,在国外采购的黄金可以直接减少我国的美元储备,符合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原则。在国内采购的黄金,使用的是人民币,没有直接减少美元储备,但是可以间接减少美元储备: 国内黄金生产企业可以用人民币向央行购入美元或其他外汇,到国外去投资黄金和有色金 属生产,我们有 的 企 业 如“紫 金 矿业”、“中金黄金”已经在这样做了。这样,可以增加我国在国外的黄金和有色金属开采份额。至于我国买黄金会不会推升国际金价,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由于我国的黄金采购战略长达 35 年( 之后还可以继续买入) ,国际金价的持续上涨对我国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不断上升的金价会使我国以前购买的黄金产生账面盈利( 尽管我们应该学习美国和欧盟,轻易不卖出黄金) ,这样,我国在今后 35 年买入的黄金的价格,将是世界黄金 35 年的平均价格,我国决不会吃亏,这个原理和理财师推荐的个人开放式基金定期定投、实物黄金定期定投最终取得一个平均成本的原理是一样的。

  有一种说法认为,黄金是没有利息的,出售黄金时黄金价格会下跌,黄金市场也有投机性,所以不主张买黄金。这种看法是缺乏战略眼光的。黄金对我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战略意义和核武器在军事上的战略意义是类似的。黄金产生的是经济威慑力,核武器产生的是军事威慑力。核武器不是越多越好,而黄金则是越多越好,用格林斯潘的话说: 美国的 8000 多吨黄金可以使他睡好觉。美国、欧元区国家之所以储备大量黄金而在这次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中都不出售黄金,就是因为黄金是美国和欧元区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话语权的重要支柱。人民币要成为世界的主要储备货币与美元、欧元平起平坐,也必须有相应的黄金储备为支撑,因此,我国的黄金储备也不应该轻易卖出,而国际金价的波动我们也不必在意。需要说明的是,民间的黄金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政府的黄金储备才是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话语权的可靠保障。所以,藏金于民不能代替政府的黄金储备。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不少人提出加强全球治理,重建世界新秩序。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又该如何对待“全球治理”这一话语概念呢?

  ◎资本主义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有过极大的贡献,资本在它不到百年间所创造的财富,比它之前所创造的财富总和还要多、还要大。问题是,资本主义不仅只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意义,还有深刻影响生产关系的消极意义。

  资本主义把一切变为商品,尤其是将人、土地、货币变为商品,这是对人类文明的颠覆与反动,它将一切积极要素,如自然环境、道德良知、社会秩序等,无一例外地拖进了“撒旦的磨坊”,毫不留情地碾个粉碎。它所激起的拜金主义、物质至上主义、享乐主义等是人类文明的倒退。在盎格鲁资本主义( 或曰美式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抑或野兽资本主义)之路越走越窄甚或穷途末路时,应当注意到,资本主义依然有比美式资本主义更好、更合理的模式,这就是德国所奉行的莱茵式资本主义,抑或社会市场经济。这类资本主义融合了诸多社会主义的成分,在德国、欧洲大陆有着很成功的实践。因此,中国不可将目光只停留在美国身上,在美国这艘泰坦尼克上争取一个头等舱,美国以外的天地更光明而广阔。中国应吸取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的一切合理因素,扬长避短,独立自主,开拓创新,建设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全球治理”是西方国家的话语概念。它的中文译文“治理”是中性的,而它的英文“governance”包涵了“统治”、“管理”、“统辖”等含义。其中“统治”、“统辖”有一个谁来“统治”、谁来“统辖”的问题,就不是中性的了。当今世界是由主权国家构成的。试问,如果真的实行“全球治理”,那么由谁来“统治”和“统辖”世界上 190 多个主权国家呢? 联合国是主权国家的国际组织,它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不干涉各国内政,因此联合国承担不了“国际治理”的责任。因为联合国无权管理属于国家内政的事务。有些美国学者和中国学者提出了中美“两国共治”世界的设想,但是,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不能接受这个概念,美国政府也没有接这个招,因为美国政府不愿因此失去盟国的支持。最近在中东、北非出现的“茉莉花革命”背后都有美国和欧盟的策划和支持,直至打着联合国的旗帜,对利比亚狂轰滥炸。这样的“全球治理”只是扩大西方势力范围的一个好听的招牌。

  因此,我们应慎重对待“全球治理”这个西方话语概念。我们的话语应该是“全球联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应该是“全球合作,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

  ▲在应对人类共同挑战、重建新秩序过程中,中美如何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反对霸权主义。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唯一的霸权国家是美国。中国反对霸权主义是不是就是要与美国对抗、和美国拼个你死我活呢? 不是。在中国的多极世界概念中,在中国建设和谐世界的崇高理念中,都是包含美国的,都是要与美国合作的。中国既不希望与美国打“热战”,也不希望与美国打“冷战”。中国希望与美国寻求共同利益的交汇点,共同担负起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责任。这从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多次讲话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美两国有更多的合作机遇,也有更大的国际责任。当然,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属于不同的文明,存在一些分歧是自然的,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展望中美关系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美两国只要坚持从战略的高度和两国人民根本的长远利益出发,加强对话、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共同利益的涵盖面,不断增进双方的战略互信,中美两国的全面合作一定能克服各种干扰,不断向前推进,一定能深刻地影响 21 世纪的世界面貌。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00: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明日の星星 于 2012-4-13 00:56 编辑

  不可否认,由于历史的惯性力,美国总有一股政治势力仍然习惯于冷战思维,企图遏制中国,这股势力的错误主张往往会使中美关系出现曲折。但是,历史的潮流是不可抗拒的,因此,中美关系中的逆流终究是翻不起大浪,无法扭转中美友好合作的历史大方向的。日久知人心。中国出于全局的考虑,出于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考虑,以极大的耐心和自我牺牲精神,身体力行地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建设和谐世界的种种努力最终是会被世界各国人民包括美国人民所理解的。例如,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为了帮助亚洲各国走出危机,牺牲自己的出口机会,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这次美国债务危机中,中国忍受自己的美国国债资产和其他美元金融资产的大幅贬值,不但没有大规模抛售自己所持有的美国国债和其他美元金融资产,而且还继续适度购进美国国债,就是为了帮助稳定美元,帮助美国走出危机,也是为了帮助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帮助世界走出危机。我们相信,中国的诚意是会被美国人民所理解的,因此,我们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

  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成熟了、健康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就容易解决了。中国关于推动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格局多极化,与世界各国共同建设和谐世界的国际关系新理念,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同和支持。有理由相信,在中国、“金砖国家”、“20 国集团”和所有其他国家的共同努力下,21 世纪将作为人类迈向合作共赢的和谐世界的起点世纪载入史册。

  (作者简介:沈骥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季彭,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


发表于 2012-4-14 01: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长,很复杂
发表于 2012-4-14 10: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星这小子每天给我们上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日文老歌论坛 ( 沪ICP备05038666号 )

GMT+8, 2024-11-26 06:32 , Processed in 0.02117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