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歌

日文老歌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63|回复: 10

从闽东探寻日本茶道历史渊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1 01: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闽东探寻日本茶道历史渊源

在福建霞浦空海纪念堂里,住着一位日本人叫中岛龙太郎,赤岸小学的同学们都称他为“中岛老师”,他说着流利的汉语,喜欢中国、热爱中国文化,他的爱好是喝茶。

  霞浦赤岸阳光明媚、海风徐徐,中岛和几位中国的好朋友正围在一起喝茶。记者也应约前来,沿着茶香很快就找到他们了,红茶、绿茶、花茶都摆在桌面上、大家细细的品着,原来大家在讨论日本茶道和中国茶文化的渊源。

  中岛说:“闽东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美丽,这里人民善良,我爱霞浦赤岸。这里的茶文化很有意识,日本的茶道可能是从这里开始的。”中岛对空海法师的历史和典故倒背如流,他和大家一起回忆这段空海法师入唐的故事。

  公元804年,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空海法师等二十三人乘船入唐,因遇飓风在海上漂流三十四天。至八月初十始在赤岸海口登陆,当时船破、无水、缺粮,人员伤病,他们得到了赤岸群众的救援,在赤岸逗留四十一天,然后乘船往福州,进长安。

  据说,空海在赤岸期间与官员民众往来频仍,还到过建善寺。当时,建善寺周围遍植茶树,闽东人好客,官府民家僧寺均以茶相敬。空海第一次品饮茶汤,领略到烹茶品饮之情趣,更感受到茶之所具祛火或解毒、消食化积的效能和苦寒平和的性味,对于坐禅大有裨益。

  空海在赤岸第一次接触到茶饮茶礼,感受到茶之神奇,了解了茶的栽培制作是可信的。美国威廉•乌克思所著的《茶叶全书》记载,僧侣弘法大师(名空海)又从中国研究佛法归去,亦对茶树非常爱好……彼亦携多量茶籽,分植各地,并将制茶常识传布国内。陈椽教授编著的《茶叶通史》亦记载,“平城天皇大同元年(公元806年),空海弘法大师又引入茶籽及制茶方法。”

  的确,空海入唐时,中国饮茶已盛行朝野,陆羽的《茶经》已问世。距赤岸不过数里的古县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就为温麻县治,是闽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古县出土的晋代茶具和葛洪到葛洪山留下的药炉茶鼎,以及唐时长溪霍童洞天一带已有采造“腊面”供茶等记载,都表明唐时闽东产茶也盛行饮茶。

  作为当时“人烟蚁聚”的赤岸,自然更是茶事的中心。而且,唐寺院饮茶已经普及。空海在赤岸和建善寺最早接触到中国茶,接受茶文化的熏陶,为他从长安带回茶籽、种茶制茶技术、了解饮茶之道奠定了基础。

  茶叶在唐代从中国传入日本,而茶叶、茶艺、茶礼传入日本后,经过不断提升衍变,成了禅茶一体的茶道。宁德茶叶局局长陈道兴称,茶叶是中日文化交流很好的媒介,闽东是空海法师踏上大唐土地的第一个落脚点,也是空海法师接受中国茶文化熏陶的第一块土地。研究日本茶道与闽东的历史渊源,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目前宁德正不断挖掘有关古老茶文化,如古茶艺、古茶礼等。

  近年来,宁德有关部门注重对外文化交流。一九九四年,日本佛教真言宗信徒捐资在霞浦赤岸建立了“空海大师纪念堂”,此后每年都有多批日本进香团前来朝拜,从闽东追寻日本茶道的历史渊源。



本篇文章来源于第一茶叶网 原文链接:http://news.t0001.com/2012/0120/article_136204.html
发表于 2012-1-31 01: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什麼你發這篇的時候可以不設分類還發得出呢?
发表于 2012-1-31 13: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老早的中国人,是喝抹茶的,就是那种茶粉哦,还用刷子洗一洗搅一搅
发表于 2012-1-31 13: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山 发表于 2012-1-31 13:02
其实老早的中国人,是喝抹茶的,就是那种茶粉哦,还用刷子洗一洗搅一搅

那陸羽泡的茶,豈不是抹茶?
发表于 2012-1-31 14: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amyvivianjane 发表于 2012-1-31 13:37
那陸羽泡的茶,豈不是抹茶?

百度了一下

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抹茶源于中国隋朝,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诗句中对抹茶泡沫的形状、颜色做了描述和赞美。
http://baike.baidu.com/view/26309.htm
抹茶文化

  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茶。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来,却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中国抹茶道遂告失传,形成历史断代。目前在世界上颇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起源于日本本土,但是吸收了通过当年的遣唐使荣西在中国交流后带回日本的中国抹茶,中国抹茶被日本抹茶吸收且在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发表于 2012-1-31 14: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山 发表于 2012-1-31 14:22
百度了一下

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抹茶源于中国隋朝,兴起于唐朝,鼎 ...

避免以讹传讹
  在以误传误之中,很多消费者都以为绿茶磨成粉就是抹茶(Matcha),也有的人以为抹茶和绿茶粉的区别仅仅是粗细的不同,磨得细的是抹茶(Matcha),粗的就是绿茶粉。有的甚至把抹茶叫做“抹茶粉”。“抹茶粉”这个称呼实在不好理解,就如同把旗袍叫做“旗袍裙”,把可口可乐叫做“可口可乐水”一样。作为抹茶的诞生地的中国居然把祖先的精华的东西叫错,会贻笑大方。
参数对比
  日本抹茶(用天然石磨碾磨) ====原料:覆盖蒸青春茶==产量 40克/小时
  日本绿茶粉(用球磨机碾磨)====原料:覆盖/或不覆盖蒸青春茶==产量 约2~4KG/小时
  中国绿茶粉(用气流粉碎机)====原料:覆盖或不覆盖或普通炒青茶====产量 约20~100KG/小时
  日本抹茶 /宇治抹茶(用天然石磨碾磨)===细度 2~20微米==翠绿==海苔香==微甜略涩===悬浮300秒以上==泡沫丰富均匀
  日本绿茶粉(用球磨机碾磨)==细度 20~40微米==翠绿==草香==微涩==沉淀==泡沫有
  中国绿茶粉(用气流粉碎机打碎)==细度 180~75微米==黄绿==火香==苦涩==沉淀严重==无泡沫

god 抹茶一直被我误解了,原来很多人多不太懂啊
发表于 2012-1-31 14: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山 发表于 2012-1-31 14:29
避免以讹传讹
  在以误传误之中,很多消费者都以为绿茶磨成粉就是抹茶(Matcha),也有的人以为抹茶和绿 ...

是原料一樣,但做法不同啊

真的沒想過這個問題呢!
剛剛在查陸羽,沒查到他泡的是不是抹茶,但是覺得他這人挺有趣的呀。可惜據說不帥......
发表于 2012-1-31 15: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amyvivianjane 发表于 2012-1-31 14:49
是原料一樣,但做法不同啊

真的沒想過這個問題呢!

http://zh.wikipedia.org/zh/%E9%99%B8%E7%BE%BD
陸羽(733年-804年),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號茶山御史。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祀为“茶神”。
《新唐書·陸羽傳》記:“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

对哦,不过他是唐朝,应该是抹茶发展的时间段啊。
发表于 2012-1-31 15: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山 发表于 2012-1-31 15:07
http://zh.wikipedia.org/zh/%E9%99%B8%E7%BE%BD
陸羽(733年-804年),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 ...

http://www.cixuan.com/diyi/wenxue/changshi/luyuchaj.htm

這文章說的,他是個棄嬰,被老和尚撿回寺廟養大,後來逃到戲班子演丑角什麼的。
而且一生沒有結婚也沒有作官??!!
沒想到那麼曲折離奇......
发表于 2012-1-31 15: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amyvivianjane 发表于 2012-1-31 15:16
http://www.cixuan.com/diyi/wenxue/changshi/luyuchaj.htm

這文章說的,他是個棄嬰,被老和尚撿回寺廟 ...

小a发现的这个网站不错呢!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20: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amyvivianjane 发表于 2012-1-31 01:57
為什麼你發這篇的時候可以不設分類還發得出呢?

为什么呢,为什么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日文老歌论坛 ( 沪ICP备05038666号 )

GMT+8, 2024-11-18 12:15 , Processed in 0.01970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