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歌

日文老歌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66|回复: 3

[建议与疑问] 广东音乐总体现状如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2 21: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万蔼端:不容乐观。因为我们缺乏传承意识,现在还没有紧迫感和忧虑感,觉得广东音乐已经成为“申遗”的一个项目,就差不多了。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广东音乐的发展已经滞后了。十几年前,我曾经和余其伟讨论过广东音乐的未来,他说肯定亡不了,但也回不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种兴盛的场面,我觉得是不幸被他言中了。目前,广东音乐想要兴旺起来很难。

邓希路:确实回不到那个状态了。首先整个社会氛围在改变,现代生活中娱乐内容太多了,一部分受众自然会流失。其次,这种形式本身存在局限,因为它的趣味性与年代有关,和现在的氛围总是有距离感,所以它很容易被取代。

诊断:年轻人不感兴趣,师资贫乏底蕴不足

广州日报:年轻人似乎对此没兴趣?

万蔼端:听说,学生认为这是低级的玩意,跟流行音乐、民族音乐比起来,没什么前途。

邓希路:站在音乐文化学的角度,广东音乐和其他乐种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一旦进入研究状态,它就是很高层次的东西了。

广州日报:现在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但培养的力度与方法仍不乐观?

万蔼端:对,首先在师资上严重堪忧。现在音乐学院有深厚的底蕴、能教广东音乐的老师,我看屈指可数。而且年青一代不够刻苦,他们演奏广东音乐时的技巧令人称赞,但韵味不足。

邓希路:我认为这个问题不大。我们还可以聘请民间艺术家来上课。

病征:新作品数量萎缩,专业报考人数下降

广州日报:为什么新作品数量减少?

万蔼端:因为不重视啊,写出来以后大家都不愿意去做。星海音乐学院已经连续五年招不到广东三大乐种(广东音乐、客家汉乐、潮州音乐)的研究生了。

邓希路:其实我认为招生要求并不高,只是他们对各个学科的涉猎和掌握不是非常均匀。每年报考广东音乐专业的学生大概只有5~6个,报考人数相当少。有些人其实很有兴趣,但是考不过,有些人冲着人少成功率大而报考,心态很功利。

广州日报:创作队伍是否也力不从心?

万蔼端:一些青年作曲家认为这个乐种的事情是老前辈的,不关他们的事;第二,后辈们身上底蕴单薄,也缺少兴趣,写不出广东味特别浓的音乐。

邓希路:我认为,新作比较少的原因主要是它写出来后没人重视。试想,一篇新作品首次公开发表后,总得有一个传播的过程,但新曲的乐谱现在就很少公开发表,也没有政府部门来支持这项工作。

药方:首先保留传统的展示方式,留住“雅兴”


广州日报:那么说,关键在于如今的广东音乐过于精英化、组织化和团体化?

万蔼端:现在新作少,描写现代生活的作品更少。我写过《雁南归》、《怒放的红棉》、《荔熟蝉鸣》等新东西,也主张创作者走到生活当中去。

邓希路:对,以前民间很杰出的演出小组,有可能转化为专业性的,但现在几乎不可能,再出色都缺少人提携。事实上民间的纯广东音乐,从演奏到创作,几乎萎缩到极点了。民间自发组织的演出团体虽延续了传统音乐的演奏,只不过现在有些式微了,只留下在公园、广场的乐曲伴奏活动……但这也算保留了传统的展示方式,所以,我鼓励市井间的自发活动。有闲情、雅兴是发展的大前提。

发表于 2012-6-13 21: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情况不好吗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20: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sidouxx 发表于 2012-6-13 21:04
总体情况不好吗

整体不行。。。。
发表于 2012-6-20 22: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日の星星 发表于 2012-6-19 20:22
整体不行。。。。

一部分可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日文老歌论坛 ( 沪ICP备05038666号 )

GMT+8, 2024-6-7 23:07 , Processed in 0.01756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