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歌

日文老歌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64|回复: 2

[建议与疑问] 本校园暴力——青春的疼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8 23: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年10月份,日本滋贺县大津市市立中学一名13岁男孩因不堪忍受校园暴力而自杀。据悉,这位男孩在校时常遭到同学欺凌,甚至被迫“练习自杀”。但是,事发后校方捂着盖着,试图瞒天过海。但是,7月12日,日本警方对该校进行强制搜索,长期顶着社会压力的校长也通过校内电视台向大众道歉。日本校园暴力问题也再次人们的关注。

  喜欢看日剧的人不难发现,以反映校园暴力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在日本经久不衰,如中岛哲也导演的《告白》、东野圭吾导演的《彷徨之刃》,三池崇史导演的《鬼来电》等等。由此可见,校园暴力的影视作品在日本拥有广泛的观众,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坦率地讲,校园暴力问题是诸多国家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但日本的校园暴力尤为严重。据日本警视厅统计,仅2005至2008年的三年间,因校园暴力被逮捕或接受教育的中小学生人数就达5751人,这种暴力还呈现不断增长之势。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日本校园暴力之普遍,就连日本皇太子德仁的8岁女儿爱子也不能幸免。2010年初,爱子因在校遭受男同学揪头发的暴力行为,导致一度“登校拒否”――不愿到学校上课,甚至一度想去英国读书。

  有人把日本校园暴力按照施暴形式归纳为四种:第一种是身体的伤害;第二种是性虐待;第三种是语言上的辱骂;第四种是排挤,孤立。这种划分是否科学可以暂且不论,但是日本校园暴力种样繁多,则是不争的事实。

  日本校园暴力并非仅是青春疼痛,其原因还可以从几个方面探讨。从家庭关系及其教育来看,伴随着职场工作压力的增加,日本许多家庭的父亲早出晚归,与子女交流过少,母亲则过分溺爱,导致不少青少年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到学校以后,对自己不满的行径以及对象,就采取施暴行为。从外部原因来说,日本是学历社会,个人社会地位由个人的学历高低甚至毕业于哪所大学来决定,过分强调学生的考试技能而忽视身心全面发展,在高压之下极容易孕育带有宣泄性质的暴力行为。而日本经济在战后迅速发展,伴随物质生活日益丰腴的是奋斗目标的缺失,学校内选择欺辱弱小同学来填补空虚的方式显得“自然而然”。此外,认同“大家都做的事情就是对的”,这种强烈的集体意识,既造就了井然的社会秩序,同样也造就了日本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这种对于少数弱者的漠视,等同于纵容了校园暴力。

  此外,日本媒体也应该反省自身。一名日本中学生曾对英国《世界新闻报》的驻日记者说:“我们电视节目中,欺负、取笑人的节目太多了。搞笑明星不是欺负人就是被欺负,他们总是挖苦别人的短处,还喜欢打别人的头,而且打得很重。学生们看到后就效仿,一开始可能是开玩笑,有的下手过重就不好玩了。如果有人打我,当然要还手了。” 不止如此,日本在青少年最热衷的动画片中,暴力场景亦具有普遍性。中国山东大学一位动漫专业的毕业生曾统计过,在日本的动画片中,平均每十分钟就会出现一次暴力场景。日本动画片中渲染的暴力情节和大和民族所崇尚的“对强者的崇拜、蔑视弱者、相信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法则。”完全一致。而青少年模仿力有余而判断力不足,分不清现实虚拟,从而走上歧途。

  一个少年在校园时期养成的性格将影响其一生,一群少年在校园时期养成的性格就是民族未来的性格。不论施暴还是被施暴,都是人格不健全的体现。如今,人们在希望日本校园暴力日益减少同时,还希望这种暴力行为不要蔓延到海外。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23: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23: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日文老歌论坛 ( 沪ICP备05038666号 )

GMT+8, 2024-6-9 13:31 , Processed in 0.01953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