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h.Lin 于 2012-11-5 07:59 编辑
一個才情洋溢的年輕作詞者,一個夢碎台北城的癡情女子,譜寫出這首傳唱一甲子以上的<雨夜花>。
文‧圖 郭麗娟
手搖唱機播放著七十八轉的老曲盤,由台灣第一代女歌星純純所主唱的<雨夜花>緩緩流瀉而出,這首創作於一九三四年,已傳唱一甲子以上的台語老歌,不論是早年的原音重現,或是近年來由原住民歌手秀蘭瑪雅所翻唱,其優美的旋律,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下來,但是很少人知道這首歌背後的故事。
這首<雨夜花>由周添旺作詞,鄧雨賢譜曲。周添旺,一九一0年生於台北萬華,父親是中醫師,六歲習漢文,後入成淵中學。日據時代,日本人原本禁止台灣人唱傳統的台灣民謠,因為民謠當中有太濃厚的民族精神與情感,後因日本人在台開設唱片會社,基於商業考量,這項禁令逐漸徒具形式,唱片會社於是網羅許多才華洋溢的台灣詞曲作家如王雲峰、周添旺、鄧雨賢、李臨秋、姚讚福、蘇桐、陳君玉....,在他們努力耕耘下,「台灣創作歌謠」才如雨後春筍般展現新局。
純情女夢碎台北城
一九三三年,周添旺二十四歲,才剛因新作<月夜愁>發行後熱賣,被日本人柏野正次郎創設的古倫美亞唱片會社所延攬,由於工作上需要,經常出入酒家、茶店一類的地方,無意中遇到一位可憐的酒家女,對他訴說自身的故事;這個鄉下女孩認識同鄉的一位男孩,男孩上台北打拼了三年,卻音訊全無,女孩芳心已默許,找了機會就上台北找男孩,可是男孩早已娶了別人,女孩自覺沒臉回鄉,就流落台北,迫於生活,只好淪為酒家女。在雨夜中聽完女孩的故事,周添旺深受感動,就把女孩的遭遇填成詞,由鄧雨賢譜曲,完成這首<雨夜花>,由台灣第一代女歌星「純純」主唱,和另一首由張永吉唱的<不敢叫>,合錄成一張七十八轉的曲盤(當時的曲盤一面只有一首歌) 。
「雨夜花 雨夜花,受風雨吹落地,
無人看見暝日怨磋,花謝落土不再回。」
其實<雨夜花>除歌曲版之外,還有故事版。<雨夜花>發行後銷路相當好,周添旺就著手編寫<雨夜花>的劇本,再由當時相當有名的「辯士」,即電影解說員詹天馬,將故事情節配上音效,錄成兩片一套的曲盤。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一個南部鄉下的女孩叫做英蘭,她的男朋友美榮離開她到台北打拼,一去就是三年,卻音訊全無,英蘭就想到台北找男朋友,當她向母親說出自己的決定時,母親就勸告她,台北是個繁華的都市,她去了只會徒增傷悲和痛苦,苦勸她不要去,但英蘭心意已堅,當晚就搭著夜行火車到台北,一個鄉下女孩初到台北,人生地不熟,何況人海茫茫,根本找不到男朋友的下落,迫於生活,只好淪為酒家女。有一天,英蘭無意間聽到< 雨夜花 >這首歌,有感於自身的遭遇,不覺流下淚來,客人覺得納悶,追問下,英蘭才說出自己淪落酒家的故事,適巧,這個客人正好是美榮的朋友,就答應三天內一定帶美榮來找她。但是,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始終不見愛人的蹤影,難不成是客人開她玩笑,隨口說說罷了,自此,英蘭天天藉酒澆愁。在一個下大雨的晚上,喝得酩酊大醉的英蘭,走出酒家,被迎面而來的車子撞倒,送醫醒來後,第一眼就看到朝思暮想的美榮,以為自己是在做夢,美榮告訴她,當得知她在酒家上班的那天晚上,他在酒家門口徘徊不敢進去,因自覺無臉見她,在得知自己心愛的男人已娶妻生子,英蘭的心碎了,但仍無一聲責備,只輕輕地道出一句「恭喜」。英蘭再度搭上夜行火車,離開傷心的台北,回到屬於自己的故鄉。
二次大戰期間,日本人想拉台籍青年去當「軍伕」,就命令周添旺寫一首勸人從軍的軍歌,周添旺以自己從未當過兵加以拒絕,日本人就選上當時相當流行的<雨夜花>,派日本作曲家將這首原屬三拍哀怨的曲調,改成雄壯的日本軍隊進行曲,再套上自編的歌詞,改名為<南國之花>,藉以激勵台灣壯丁入伍,充當他們的炮灰。
河邊春夢身世大白
據周添旺的太太愛愛(本名簡月娥,台灣第一代女歌星)表示,周添旺在作曲時偏愛口琴,左手托琴,右手執筆,得心應手相當方便。談到作詞,周添旺漢學基礎深厚,極重視歌詞的韻腳,愛愛表示,周添旺並不是天才型的創作者,他的作品沒有一、兩天完成的,往往靠靈感作詞;坐在公車上或走在路上,常常口中念念有詞,而被看成「神經病」,但就在喃喃自語中,念出一句靈感之作,如此一句一句慢慢累積而成。
繼<雨夜花>之後,再寫出<河邊春夢>、<碎心花>、<江上月影>、<滿面春風 >.....,多首風靡寶島的歌曲。其中,<河邊春夢>究竟是誰作的曲,過去一直沒有定論,原因是周添旺以筆名「黎明」向公司領取稿費,所以,這首歌是以作曲「黎明」、作詞「周添旺」對外發表,根據台灣歌謠研究者鄭恆隆先生表示:兩者其實是同一人。據周添旺生前表示,這首歌是他在追求愛愛期間有感而寫,由於當時他在古倫美亞唱片會社擔任文藝部主任,他在進入古倫美亞唱片時即與公司有協定,只要有新作品交予公司,即可獲得詞、曲個五元的稿費(按當時的物價,訂做一套西裝是七元),由於周添旺是領固定薪的專職人員,覺得經常向公司推銷自己的作品賺外快,總有些不好意思,便與任職於報社當撿字工人的好友楊樹木商量,這首<河邊春夢>由楊樹木具名領作曲費,再用筆名「黎明」發表。曾有其他台灣歌謠研究者質疑周添旺的說法,指稱此曲確為「黎明」即「楊樹木」所寫,質疑者所持另一疑點是,周添旺專職寫詞,應無作曲能力。但經過鄭恆隆先生的考證,周添旺在進入古倫美亞唱片之前,就曾為「OK」唱片自譜詞曲寫過一首<都會夜曲>(由第三女高畢業的彩雲主唱),以及一九三三年初,為「博友樂」唱片譜過一首<逍遙鄉>(由陳君玉作詞),足見周添旺確有作曲能力,以他在六十八歲那一年,自譜詞曲寫出<西北雨>一歌獲得金曲獎來看,便可證明他的實力。根據愛愛的說法,其他台灣歌謠研究者所指稱的「楊樹木」是另有其人,並非周添旺的好友楊樹木。由於周添旺生前並未加以澄清,使得這首歌的身世一直是個謎。
周添旺過世多年後,在一次古倫美亞唱片老同事聚會中,曾擔任古倫美亞唱片會社倉庫部的王維錦先生,調閱古倫美亞唱片所出版唱片檔案資料來佐證,第59頁中詳細記錄著<河邊春夢>的日文版歌曲「新j夜花」,作者為「黎明」(周添旺),由松原主唱,唱片編號為29949。這份資料不僅揭開「黎明」的身份之謎,更消弭了坊間錯誤的傳言,也給台灣歌謠史料一個正確的更正。
據王維錦先生表示:當時的日籍老版柏野正次郎相當欣賞周添旺的才華,但礙於日本總公司後來訂下工作人員詞、曲不可領雙份稿酬的規定,變通之計就是用筆名,所以,日後周添旺在古倫美亞唱片所寫的曲,有些是以筆名「黎明」發表。
這首<河邊春夢>發表之初,由古倫美亞唱片的日籍歌星靜韻演唱,由於台語咬字較不正確,顯得矯作,並未流行。一直到一九五O年,台北市發生陳素卿為張白帆在淡水河邊殉情的事件,轟動整個社會,電影公司將這起殉情案件拍成電影,片名就叫「河邊春夢」,這首原本被冷落的<河邊春夢>才隨電影賣座而被唱紅。附帶一提的是,這起陳素卿為張白帆殉情的案件,後來經過調查,竟是一起謀殺案,是張白帆為斷絕陳素卿的糾纏所精心設計的謀殺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