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台灣民謠、歌謠 【文:顏信星牧師】 -------------------------------------------------------------------------------- 本文摘要 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民謠,因為每個民族都曾在同一塊土地上生活過,當祖先的血汗滴落田園,當母親的眼淚流入河川,在那塊土地上形成的山河,已成了一片有感情、會呼喚的山河,在那塊土地上發生的故事,已成了一段有生命、會說話的歷史,當這種含著鄉土情懷的思念,化成音符,以歌傳頌時,它就自然地成了民謠。 -------------------------------------------------------------------------------- 一、民謠基本上具有三個特色: (一)、它是集體創作的。民謠是由一群人在一塊土地上共同孕育出來的旋律,不知何時、不知何人,當第一聲的音符破口而出且引起共鳴時,一聲接一聲、一句連一句,最後形成了一首歌,那就是民謠。 (二)、它與族群落根之土有不可切割的感情。民謠的詩中語所傳述的情懷,一定牢扣族群生命成長的土地,它的一花、一草、它的山川、河嶽、它的生活點滴,對曾經在那裡生活過的人,都含有一種無可取代的意義和芬芳。 (三)、它是一部活的歷史。民謠所傳述的事情,都是我們最熟悉的事物,當它藉著動態的藝術~音樂來傳承,且是代代傳承時,自然而然成了生活文化不可缺的一環,也自然而然成了一部活的歷史,傳述先民走過腳印、歷過的經驗。 -------------------------------------------------------------------------------- 二、台灣的民謠簡單的分為三個時期: (一)拓荒時代: 從漢人的先民踏上台灣這塊土地起(原住民的文化更長遠、更豐富),到一八九五年日本佔據台灣為止。在這段時期所譜出的歌就是台灣謠謠,如「思想起」、「丟丟銅」、「牛犁歌」、「西北雨直直落」等,這些民謠除了少部分如「哭調仔」「一隻鳥仔哮啾啾」外,大都是活潑、健康、感性的曲調,這意謂著先開墾時,雖然一路歷盡千辛萬苦,伊對土地的熱愛和未來的憧憬,卻是滿懷著希望,這些民謠和民間唸謠、童謠相互輝映,編織了台灣歌詩的搖籃,為這塊土地撒下了文化的種子,也為後代的子孫存留了成樹的根。 (二)日治時代: 從一八九五年日本佔據台灣開始,直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其實應從一九三二年,第一首創作歌謠「桃花泣血記」出爐開始算,因日本人一佔領台灣就禁唱台灣歌,且一禁就是三十七年,直到天公疼憨人,中國上海聯美影視公司所拍電影「桃花泣血記」之主題曲在台引起轟動後,吸引日本商人來台設立唱片公司,才正式掀起台灣創作歌謠的熱潮,可惜曇花一現,約於一九四O年左右,在日本發動「大東共榮圈」的戰爭陰影下,再次地禁寫、禁唱台灣歌。然而青春不留白,先輩們仍留下了無數令人懷念的歌謠,「雨夜花」、「月夜愁」、「望春風」、「心酸酸」、「白牡丹」、「青春嶺」等等,這些膾炙人口的歌曲曾在街頭巷尾、天涯海角,熱絡過、撫慰過多少台灣人失落的心靈,唯遺憾的是,在那種政治氣壓下所譜出的歌曲,只聽其名便可聞其味,且因大事大能談、詩人只有藉個人情感來做哀怨的領訴,差點將拓荒時代的民謠所孕育的那種健康、活潑、憨直、濃郁的鄉土情逼進三聲無奈的角落。 (三)戰後時代: 從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人撤離台灣直到現在。很難為這五、六十年來的台灣創作歌謠下筆,它的複雜性,就像混湧的政治漩渦所激起浪花一般,是美、是幻、是夢、是真,就看我們如何掌握、如何向前走了。 (1).戰後初期,許多蟄伏已久、浪跡他鄉作曲家、詩人,紛紛出穴、還鄉,為台灣的歌謠再創第二春,然而文化是一種生命,被日本浸染了五十年,無可避免地,許多的作品自然交織著湛厚的東洋味,如「望你早歸」、「港都夜雨」,連詩中的事物也剪不斷、理還亂的延續著日治時代的命脈。 (2).當然不全然是如此,「燒肉粽」、「搖囝仔歌」的出爐,也曾展現回歸拓荒時代之民謠風的努力與契機,不幸地,卻在執政者漠視,矮化了台灣本土文化的政策下,再次地將它逼入暗無天日的胡同裡。 (3).漠視文化,經濟掛帥的結果,就是滿街的商業化成品,終日無病呻吟地歌領著「酒後的心聲」、「情夢茫茫到深更」,到最後連甘甜如蜜的「針線情」也隨波逐流,要以「為何放阮在孤單」來收場,而見不到「幸福美滿」的詩句。 -------------------------------------------------------------------------------- 結論: 文化是一種生命,群體結合的生命,一個沒有文化的族群,永遠活不出自信與尊嚴來,台灣俗諺說得好,「心情世事若不知,聽人怎樣唸歌詩,啥數的人自然摸啥款的天」,近年來,在文化尋根的旅程中,筆者從碰觸上述的歷史的緣起緣落,深深地感受到要重建台灣人的心靈,不能不尋回,培植從富源土地孕育而出的良性文化,唯有讓它深耕於心田,繼以真情和愛澆灌,有一天當它茁壯,綻出花果、果實時,自然會含有生命的芬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