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yinxiang 发表于 2012-7-9 18:34
那人口大幅度增加是近十年的事喽。
那时基本都是固定人口,现在流动人口很多。
上海常住人口规模突破2300万 外来人口数量将逼近户籍人口( 2011年9月23日 )
市统计局日前公布的上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简称“六普”)显示,上海常住人口为2301.92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五普”)相比共增加661.15万人,增长40.3%,高于同期全国人口5.8%的增长水平。
根据目前上海人口现状、人口发展自身规律和上海“十二五”规划分析,上海人口未来发展趋势将呈现外来人口数量逼近户籍人口,人口分布的郊区化特征更加明显,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由负向正转化等特点。
外来人口将逼近户籍人口
“六普”资料显示,外省市来沪人口与上海户籍人口比从“五普”的1:3升到2010年的2:3。从年龄构成来看,在全市常住人口中,17-43岁年龄段中,每岁组都是外省市来沪人口比上海户籍人口多,即青壮年人口中,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倒挂。
根据人口发展自身规律和大城市的集聚效应判断,未来上海外来人口数量将逼近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有所延缓
在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15-64岁人口为1870.5万人,占81.3%,同“五普”的76.3%相比,上升了5个百分点;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从12.3%减少到8.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已从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188.03万人增加到233.13万人,增长了24%,但所占人口比重却降低了1.4个百分点,为10.1%,老龄化程度略有下降。
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有1756.67万人,比“五普”增加562.7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由72.8%上升到76.3%,而非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则下降3.5个百分点,因此,总抚养比“五普”下降。
“老漂族”将加重养老负担
上海人口增量中,89.5%来自外省市流入,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占上海常住人口比重由“五普”的18.6%提高到39%,每5个上海常住人口中就有2个是外省市来沪人员。
在外省市来沪人口中,20-34岁青年人有422.03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将在上海陆续成家立业、扎根上海,成为“新上海人”。他们的父母一是为了帮助孩子照顾第三代,二是上海医疗条件比较好,吸引他们离开家乡来到上海,成为在上海的“老漂族”,这将加重上海的养老负担。
“小家庭”越来越多,人均一间房
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25平方米,比“五普”提高3.25平方米;自有房屋比例为57.9%。
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为成年子女与父母分居创造了条件,两代户及以上的比例从1982的超过80%,减少到2010年的50%左右。家庭户规模从1982年的3.6人下降至2.5人,平均每户拥有2.04间房间,接近人均一间房间。
素描“上海人”
■越来越阳刚——男性人口大量流入,性别比提高
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正常范围在102至107之间。近10年来上海户籍人口性别比持续下降,到2010年底为99.3。
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185.49万人,占51.5%;女性为1116.43万人,占48.5%;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6.2,比“五普”的105.7上升了0.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外省市来沪人口中,男性比例大大高于女性。
■更有活力——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由负转正
2010年外省市来沪居住人员达897.7万人,而上海户籍人口到外省市居住的只有14.29万人,人口流入明显大于流出。由于上海常住人口中青年人大量增加,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20-29岁)从五普的128.88万人上升至253.23万人,10年增加近1倍,上海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五普”的-0.3‰转为2‰。
■越来越有文化——每50个常住人口中就有1个研究生
2010年上海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21892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为20953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为36519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为13561人。
同“五普”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增加了近1倍。特别是具有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从“五普”的7.62万人上升为42.18万人,每50个常住人口中就有1个是研究生。
■很“外向”——每千人中有9人来自大陆以外
在此次普查中,20.83万居住在上海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接受了登记,在全国各省市中仅次于广东省;上海每千人中有9人是来自大陆以外,这一比重在全国各省市中居首位。
在本市居住的外籍人员来自世界214个国家。排在前三位的是:日本、美国和韩国。浦东新区港澳台和外籍居民最多。境外人员居住在长宁区、闵行区和徐汇区三个区合计占48.2%,说明境外人员相对集中在市中心地区。
|